1986年的一天金富宝配资,时任总参谋长的杨得志,特意从百忙之中抽空来到一位开国上将家中,为对方祝寿。
刚一见面,他便恭敬地称呼对方道:老首长!
但对方却似乎有些受宠若惊,连忙表示,自己如今已经退居二线,当不起这一声称呼。
但杨将军却不以为意,坚定地表示,不管怎么样,他永远都是自己的老首长……
意志坚定的革命战士
此人就是李聚奎将军,他与杨得志的交情早在革命时期便已经非常深厚了。
他是湖南安化人,小时候家穷,他只读了几年私塾便辍学了。为了贴补家用,他从小便开始做苦工,干农活,但不管他如何努力,总是免不了被上层阶级压榨。
后来为了改变命运,他便参加了国民革命军,并随部参加了北伐战争。这样说来,他的革命资历确实要比杨得志将军更深一些。
此时杨将军还只是煤矿的一名工人,受革命启发的时间比较晚。
大革命失败后,李聚奎看透了国民党的真面目,毅然选择站到我党这边。不久,他便跟随彭老总发动了平江起义。
在第一次党小组会议上,他坚定地表示,这辈子就跟党跟定了,以后党让他干什么他绝无二话。
就这样,他开始一次次在战场上英勇献身,从攻打文家市、进攻长沙,再到袭击演陂桥,他始终是部队的主力力量,一次次在最前方冲锋陷阵。
随着军功的不断积累,他在军中的威望也日益升高,逐渐晋升为了红五军的一名营长。
后来,在敌人的不断围攻下,他又跟随彭老总一路转战到了井冈山,与毛主席领导的部队完成会师。
也是在这里,他与杨得志将军相识了。
杨将军是跟随湘江起义队伍上井冈山的金富宝配资,不过彼时他的职务只是排长,远不如李聚奎将军。
起初,两人并不在同一部队,直到1934年初,李聚奎担任了红一师师长,杨得志则成为了他麾下的第一团团长。
两人正式开启了并肩作战的旅程。
战火中的情谊
李将军刚到任没多久,老蒋便向我军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围攻。在危急之中,红一师临危受命,前往福建西北的三甲嶂阻击敌军。
李聚奎收到命令后,便立马带着红一师冒雨疾行,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了指定地点,并抢在敌人前面攻占了三甲嶂。
与此同时,敌人也已经抵达了山下。李聚奎命令杨得志带领第一团赶赴阵地前沿,率先与敌人进行抗击。
没想到,由于地上满是泥泞,杨得志还未来得及构建工事,敌人便借着飞机大炮的威力,对着我军阵地狂轰滥炸。
眼看敌军步步逼近,李聚奎心急如焚,他当即派人给杨得志传令,要他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守住阵地!
杨得志收到命令后并未慌张,反而愈发沉着冷静下来。他开始有条不紊地指挥部队,一边抓紧时间构筑工事,一边奋力抵抗敌军。
最终,在战士们强有力的打击下,敌军的进攻被一次次击退。经过一个昼夜的苦战后,我军成功守住了阵地,并成功等到了红一军团主力的到来。
敌军见状,也终于放弃了进攻,连忙调转方向逃走了。
这场战斗打得惊心动魄,谁也没想到,红一师竟然能以一个团的兵力,拖住了敌人三个师的进攻。
战斗结束后,李聚奎便向总部报告了杨得志将军的出色表现,总部也因此授予了杨将军三等红星勋章。
经此一战后,也让两人的关系迅速拉近了。此后,李聚奎便一直视对方为左膀右臂,不断对他委以重任。
长征开始后金富宝配资,红一师也始终担任着急先锋的角色。李聚奎与杨得志默契配合,遇山开山、遇水搭桥,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打出了一个个漂亮仗。
1935年,部队离开金沙江后,又被大渡河挡住了去路。彼时,我军身后有薛岳的数十万重兵追击,对岸又有敌军的重火力阻击。
那么如何迅速通过大渡河这个重任,便又落在了红一师的肩上。
李聚奎收到任务后便立即忙活起来。他明白当务之急是要找船,但彼时附近的渡船工具都已经被敌人销毁了,他只能另想他法。
于是他先是带人攻下了安顺场渡口,终于找到了一艘国军用来往返的船。
但这一艘船对于上万将士来说依旧是杯水车薪,他随即又尝试了搭建浮桥的方法。
然而由于水流太过湍急,浮桥始终建不成。眼见时间越来越紧迫,他便决定尝试最后一个方法:命人率先过河,抢占对岸,策应大部队行动。
而后,他便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杨得志,再次对他下了死令。
杨将军也万分郑重地接过了任务,之后他便亲自到一营,挑选了十七名作战勇敢、身形矫健的勇士,组成突击队。
等突击队行动后,他又将炮兵营集中在了岸边,随时掩护他们行动。
果不其然,当船只抵达河中央时,对岸便射来一阵密集的弹炮。杨得志见状当即下令:给我狠狠还击!
就这样,在我军神枪手的拼命反击下,敌人的火力被成功压制,突击队在江面上经过几番波折后,也顺利抵达对岸,并立即向守敌发起进攻。
趁着双方混战时,船工也立即返回,将岸边的红军战士一波又一波地运送到对岸。
终于,在战士们的不断增援下,敌人被全部歼灭,我军也顺利地占领了两岸。
不久,红一师便靠着这唯一的一艘船,渡河成功。
随后,部队又按照中央的指示,开始北上疾行,一举攻占了泸定桥,助力大部队渡过了大渡河这道难关。
战斗结束后,毛主席与朱老总纷纷对杨得志发来表彰,但杨将军却谦虚地说,这都是李师长指挥得好!
此后,两位将军便继续并肩作战,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军事奇迹。
一生的友情
到了抗战年代,两人便被分到了不同的岗位上。杨得志长年在军队作战,而李聚奎则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参谋长的工作。
久而久之,杨将军的军功越来越多,在军中的威望也越来越高。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在建国之后,与老首长同样被授予上将军衔了。
不过即使杨将军的职务比老首长高了,但他依旧对对方保持着无比尊敬的态度。
到了1986年,杨得志将军已经是总参谋长了,每天日理万机。但到了李聚奎82岁大寿这天,他依旧在百忙之中抽出身来,亲自登门,向老首长祝寿。
但彼时李将军已经退居二线许久了,面对杨将军一声声亲切的“老首长”,他百般推辞。
但杨将军却不以为意,依旧恭敬地说道:不管过多长时间,不管职位高低,您永远都是我的老首长!
听了这话,李将军也不禁红了眼眶。
此后,两位老将军也一直保持着联系,时不时地便互相通电,问候对方的身体。
到了1991年,红军老战友们聚会,得知李聚奎要过来,已经高龄的杨将军不顾病弱的身体,坚持到门口迎接。
不得不说,两人跨越将近一个世纪的友谊,实在令人动容!
天臣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