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乌冲突从2022年2月24日打响到现在,已经拖了三年多,大家一开始都觉得这事顶多几个月就收场,谁知道越陷越深。俄罗斯那边叫“特别军事行动”,乌克兰这边直接说入侵,西方国家一窝蜂制裁俄罗斯,中国则一直喊着劝和促谈。 表面上看,这场仗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恩怨,根子在北约东扩和历史纠葛上。可要是深挖下去,你会发现美国在这中间搅和得最多,它的目的不光是针对俄罗斯,归根结底是为了对付中国这个它眼里的头号对手。 先从冲突的起因说起。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出兵的时候,强调是为了保护顿巴斯地区的俄语人口,还说要让乌克兰“去纳粹化”和“非军事化”。但大家都知道,背后是北约不断向东推进,让俄罗斯觉得安全受到威胁。 早在2021年12月,拜登和普京视频会晤时,美国就没给俄罗斯什么实质让步,反而继续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。这事要是没美国推波助澜,俄罗斯可能不至于直接动手。 结果呢,冲突一爆发,美国带头援助乌克兰,武器、情报、资金源源不断送过去,到2024年,美国援助总额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。乌克兰用这些东西在前线撑着,俄罗斯则被拖进消耗战。 美国为什么这么卖力?不是单纯帮乌克兰撑腰,它有更大的盘算。2024年2月,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在国会听证会上直言不讳,说援助乌克兰能帮着遏制中国,必须继续砸钱。这话一出,就把美国的底牌亮了。 简单点说,美国想通过这场冲突困住俄罗斯,让它没法和中国联手。俄罗斯和中国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,虽然不是军事同盟,但俄罗斯在国际上帮中国分担了不少压力。比如在联合国安理会,俄罗斯经常和中国站一边,反对西方主导的议题。要是俄罗斯被削弱了,中国就得独自面对美国的围堵。
俄罗斯确实被这场仗搞得很狼狈。制裁让它的经济吃不消,2024年通胀率一度冲高,央行把利率加到21%。卢布汇率像过山车一样晃荡,进口东西贵了,民众日子紧巴巴的。外汇储备被冻结,融资渠道堵死,资本外流加速,财政赤字拉长。 军队方面,本来以为几天就能拿下基辅,结果打了三年还没结束。2024年8月6日,乌克兰甚至反攻进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州,这是二战后第一次有外国军队打进俄罗斯本土。 俄罗斯军队暴露出一堆问题,装备老旧,指挥混乱,士气不高。普京在2024年11月用榛树导弹打击乌克兰,还警告下次可能带核弹头,但到现在也没真用,说明俄罗斯在克制,可风险越来越大。 美国的目标就是让俄罗斯从强国行列掉队。俄罗斯要是彻底虚弱了,它就没法再给中国当挡箭牌。美国过去总玩“拉一个打一个”的把戏,要么拉俄罗斯对付中国,要么反过来。 现在通过俄乌冲突,美国直接把俄罗斯打趴下,中国就得直面美国的压力。中美竞争现在是美国衰落期对上中国崛起期,美国当然想早点决战,拖得越久对中国越有利。冲突加速了这个过程,美国觉得占便宜。
再看欧洲这边,美国也借机把欧洲绑在自己船上。俄罗斯有丰富能源,欧洲有先进技术和工业,要是它们联手,世界中心可能又回欧洲去。北溪二号管道本来就是俄罗斯和欧洲合作的象征,可冲突一打,管道炸了,欧洲能源供应断档。 美国趁机卖自己的液化天然气给欧洲,价格高不说,还让欧洲离不开美国。马克龙喊着欧洲要战略自主,可冬天一来,能源短缺,欧洲腰杆子硬不起来。结果欧洲跟着美国制裁俄罗斯,还参与围堵中国。欧盟国家现在对中国产品加关税,调查中国企业,就是美国在背后推。 中国在这事上一直保持中立,但不是真中立,而是建设性介入。外交部多次说,中国尊重各国主权,支持政治解决危机。2023年2月24日,中国发布《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》,12点内容包括停火止战、启动和谈、反对单边制裁。 中国还派特使李辉去欧洲和俄罗斯谈,促成巴西和中国联合声明,推动和平。但西方总说中国偏向俄罗斯,因为中国没加入制裁,还增加了对俄罗斯的贸易。2022年以来,中俄贸易额翻倍牛跟投,中国买俄罗斯石油天然气,俄罗斯买中国商品。这让中国在制裁中捡了便宜,但也招来指责。
其实中国不想卷进去。俄乌冲突中断了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,本来乌克兰是重要节点,现在贸易受阻。全球经济也乱了,粮食价格涨,能源危机波及全世界。中国作为崛起大国,时间站在自己这边,只要多争取几年,实力更强,就能更好地应对美国。 中国一直呼吁俄乌谈判,就是不想让美国的目的得逞。要是和平了,俄罗斯和欧洲关系缓和,美国的战略围堵就破了。 特朗普上台后,说要快速结束俄乌战争,他的目的也是对付中国。他想拉拢俄罗斯和印度,建针对中国的包围圈。2025年,他可能用关税和军援施压,逼俄乌谈判,然后专心亚太。但这对俄罗斯来说是交易,对乌克兰是牺牲。泽连斯基坚持收复全部领土,包括克里米亚,还要俄罗斯赔款,把普京送上法庭。特朗普的计划能不能成,还得看。 从全球看,俄乌冲突改变了大国格局。俄罗斯力量衰减,越来越依赖中国,中俄关系更紧。中国利用机会扩大影响力,但也面临西方压力。美国通过冲突,转移注意力,强化盟友体系。欧洲经济受损,通胀高企,民众抗议。乌克兰损失惨重,士兵阵亡4万多,平民伤亡无数。俄罗斯也报告平民死伤,军队补充靠老库存。
中国学者分析,这场冲突是世界经济长周期危机结果,地缘上发生在欧亚心脏,牵动全球。中国应对是加强自身,深化中俄合作,推动多边主义。赵华胜说,中国立场不是中立,而是建设性介入,不选边站队,不火上浇油。中国在联合国推动和平,支持一切有利于停火的努力。 前CIA特工马玉清案也反映中美紧张,他向中国卖情报,被判10年,说想看到“祖国母亲”成功。这事说明间谍战升级,美国警惕中国影响力。中国强调不干涉内政,但西方总怀疑中国帮俄罗斯生产武器,尽管外交部否认,从没提供致命性武器。
俄乌冲突表面是地区争端,实际是大国博弈。美国想借此削弱对手,集中力量对付中国。中国需要智慧应对,争取时间,实现发展。冲突如果继续,核风险升高,没人赢家。只有谈判才能止损,但美国不愿轻易放手,因为这关乎它的全球霸权。 再深点说,美国的战略是维持单极世界,中国崛起挑战了这个。中国推动一带一路,亚投行,这些是合作共赢,但美国看成威胁。俄乌冲突让美国测试盟友忠诚,欧洲被迫选边。中国则通过不参与制裁,稳住能源供应,经济保持增长。2024年中俄贸易超2400亿美元,中国出口汽车、电子产品,进口能源。
但中国也付出代价。西方舆论攻击,中国形象受损。欧洲国家对中国投资审查严格,电动车关税加到30%。中美贸易战升级,拜登时代就加征关税,特朗普可能更狠。中国回应是扩大内需,推动科技自立。 学者冯玉军说,俄乌战争对中国警示:要警惕地缘风险,避免军事冒险。中国外交强调和平发展,不称霸,不扩张。俄罗斯入侵违背联合国宪章,中国支持主权完整。 欧洲内部有分歧,德国外长批评中国,但专家说这适得其反,只会推中国和全球南方到对立面。中国代表全球南方,推动和平,不被西方主导。 总的来说,美国通过俄乌冲突,实现多重目标:削弱俄罗斯,绑定欧洲,对付中国。中国需要稳住阵脚,推动和平,早日结束冲突,实现复兴。
天臣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